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大摩宏观策略谈:2025中美变局展望
假设,你遇到麦琳怎么办?
2024年心理咨询师报名通道开启!可考心理证书,无需辞职,名额有限,11月30日截止报名!!!
穿了跟没穿一样,胸型赞到爆!天然乳胶,性感到让男人腿软!
高三女生醉酒后被强奸致死?检方回应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1年2月20日
2023年6月25日
2023年6月26日
2023年6月26日
2023年6月27日
2023年6月27日
2023年6月28日
2023年6月28日
2023年6月29日
2023年6月29日
2023年6月30日
2023年6月30日
2023年7月1日
2023年7月1日
2023年9月4日
2023年9月4日
2023年9月5日
2023年9月5日
2023年9月6日
2023年9月6日
2023年9月7日
2023年9月7日
2023年9月8日
2023年9月8日
2023年9月9日
2023年9月9日
2023年9月10日
2023年10月7日
2023年10月8日
2023年10月8日
2023年10月9日
2023年10月9日
2023年10月10日
2023年10月10日
2023年10月11日
2023年10月11日
2023年10月12日
2023年10月12日
2023年10月13日
2023年10月13日
2023年10月14日
2023年10月26日
2023年10月26日
2023年10月27日
2023年10月27日
2023年10月28日
2023年10月28日
2023年10月29日
2023年10月29日
2023年10月30日
2023年10月30日
2023年10月31日
2023年10月31日
2023年11月1日
2023年11月1日
1月25日 下午 5:40
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年
Original
维舟
维舟
2021-02-20
1
除夕之夜,陪老妈看春晚。虽然新闻标题说“38岁的春晚,积极拥抱年轻人”,但给我的感觉,这台晚会体现出的是某种
“老人想年轻化,而年轻人又取悦老人”式的审美
——就好像女孩子初次上门的“好嫁风”,要端庄才讨老人喜欢。
其结果,老人觉得这样已经够新潮,点缀了很多新元素,甚至到了太多太新、应接不暇的地步;而年轻人则觉得这根本算不上“新”,至少和自己喜欢的“新”不是一回事。不仅如此,
“新”被接纳,表面上看是从边缘进入了中心,实际上也意味着被收编了,成为这花团锦簇中不起眼的一分子
。
在这一点上,它的确很像是中国家庭的写照:不管代沟多大、一家人平日如何离多聚少,但为了在阖家团圆的时刻维持表面上的一团和气,至少都表面上退让一步——有时,老人觉得自己已经足够让步,但年轻人却觉得,真正做出更多让步的还是自己,毕竟这个家的秩序是围绕着家长建立的。
因为试图在一个“和谐”秩序下让每个人各安其分、各有所得,
这到最后就势必变成一锅大杂烩
,只不过老人或许觉得大红大绿才显喜庆,年轻人却觉得这些花里胡哨的“中国式赛博朋克”让人不知说什么好。
确切地说,这一点历来如此,只是今年尤甚。从1983年至今,春晚已走过38年历史,在一个社会还相对单纯的年代,尽力弥合差异,保持统一的审美和步调,至少事后看来还不算是难事,但越到社会多元化,要再做到这一点就越难——因为
此时的“众口难调”已经不是靠一点点让步和隐忍就能解决的了
。
最终,试图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可能是所有人都不满意。但这是坏事吗?换一面看,这正是社会多元化的结果,
即便它不完全是好事,那也是为了“好事”必然付出的代价
。
2
在中国家庭生活里,人人都知道:
为了维持表面的和谐,有些个人感情是必须被压抑的
。这一点甚至无须明言,我们从小就都无师自通。
今年春晚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前一个半小时,对过往这一年的新冠只字未提,主持人甚至说:“庚子鼠年,我们战胜了严重的洪涝灾害……”那些惊天动地的呐喊与哀伤,仿佛没发生过。
只在一个细节上可以看出一点不同:观众都戴着口罩,而且显然都是统一配发的,绝大部分都是喜庆的红色,而不是市面上常见的白口罩。我原本以为凭核酸证明入场就行了,因为录节目时就都不戴口罩的。
直到晚会将半,小品《阳台》里才终于提到了疫情,那也是已经到快熬出头的欢庆时刻,并且非常不真实地,小品中的武汉人居然在解封之前就不戴口罩了。
只有接下来那一声“解封了”的欢呼,以及观众眼角渗出的眼泪,才可以合法地宣泄出来
。
在这样的举国欢腾和避免触碰痛处的小心翼翼之中,去年除夕的武汉,已恍如隔世。那是武汉封城的第二天,多达20多家医院公开向社会紧急求援。很多人可能已经不记得了,但我无法忘记。那个除夕很冷清、愤怒、郁闷,因为就在那天下午,我自己也被豆瓣禁言7天,说不出话。
中国人在除夕原本就注重消灾祈福、逢凶化吉,对痛苦的记忆也大多就想让它悄悄过去,最好当它没发生过。确实,我知道这样的社会无意识是会起作用的,
重提痛苦过往不仅不讨人喜欢,更有甚者,被认为没必要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
但这一次不一样,如果不正视它,它不会就这样过去。法国学者Michel de Certeau有一句名言:
“被压抑的过去终将会作祟于现在。”它或许还将作祟于未来
。
3
不管看上去如何,这个新年是很不一样了——这也不意外,
在新冠之后,一切都变得不同了,新年又岂能例外?
对于把“回家团圆”看作是绝对律令的中国人来说,这是摆在眼前的坚硬现实。1月19日,石家庄大雪,一名在校隔离的老师在雪地里写字,有人远远地看到,拍下来放大看,才发现是“想回家”三个字。
疫情影响了很多人的出行,这一年到外地、或从外地回老家,首先就是咨询当地要什么手续。听说云南为保旅游业,大理、丽江等地都明确了不要核酸检测报告,但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也管得严,外地来过冬的,也都要核酸证明。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回家过年”也就可有可无了。各地都出台了各种措施,强调“在地过年”——就像以前的计划生育,为了让你这么做,那些标语简直都把话说绝了,诸如“回家是冒险,钱包还会扁;过年留公司,亲情不会减!”“是否被逼婚?是否被相亲?何以解忧,唯有留守。”
有时,这也常常表现为软硬两手的“威逼利诱”:“与其返乡隔离十四天,不如留苏多赚四五千。”这乍看起来至少比泛道德的规劝好,因为它好歹提供补偿和激励,像杭州为留守的打工者提供每人一千元的激励,但不清楚这成本由谁来承担。
那些无论如何也想回家的人,却发现,自己的高铁车次突然被临时取消了。在山东,还有人开玩笑说,今年新年回老家的人会面临尴尬:
回乡意味着你在体制内混得不好,开大奔回去都没用。
这也是真实的中国,一种五味杂陈的“年味”:人们忍受着思乡与不便,这未必出自他们的自愿,只是因为种种现实的顾虑,暂时隐忍下来,换取至少是表面的太平无事。
有时这出以沉默,有时这像是无声的呐喊,另一些时候甚至是拿自己的苦楚来开玩笑
。
不知道怎么的,这让我想起《红楼梦》里的“元妃省亲”,元春回到贾府娘家,在盛大的排场和欢天喜地中,是亲人之间隐忍的痛苦,她说出“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几个字道尽哀伤。记得有人批注过说,这是“以乐景写悲,益增一倍哀乐”。
在这个意义上,这是一个真正的中国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